成果转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成果转化 > 企业巡礼 > 企业动态 > 正文

《陕西日报》报道我校“三项改革”工作和成果转化企业砺芯慧感

发布时间:2024-07-14 点击数:

7月13日,《陕西日报》第3版刊发文章《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陕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系列报道之三》,以我校成果转化企业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过程、企业成效为典型事例,介绍全省开展“三项改革”的情况。


↓↓↓以下为报道原文↓↓↓


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政策的支持下,西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罗剑仅用一个月,便完成了审批、评估、专利出资到位等流程,在秦创原总窗口注册成立了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

说起科技成果转化的经历,罗剑充满自豪:“我们已经建成了国内首条覆盖常温、超低温、超高温薄膜铂电阻自动化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对该类产品近30年的垄断。”

“新修订的《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把‘三项改革’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源于陕西实际、能够复制推广、获得广泛认可的创新举措。”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表示,“‘三项改革’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通道,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探索出一条彰显陕西科教优势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三项改革”不仅让藏在“深闺”中的科研成果“胸有成竹”走出实验室,走进企业和生产一线,更为陕西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新的改革动能,形成了“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一院”,即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探索形成了科研、中试、产业化“三位一体”,股权激励、资本运作、母体控股的同步发展模式,为我国航空、航天、兵器、舰船、核工业等领域重大工程研制了关键用材。3年来,该院取得省部级成果27项,获授权专利1059件,综合收入年均增速13.7%,国有资产增值162.29%,各项指标稳居全国转制院所和有色行业院所前列;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45家,其中上市公司7家。

“一所”,即西安光机所。西安光机所探索出“开放办所、五一融合、国有参股、股权激励、市场机制、择机退出”创新模式,让一批拥有高精尖原创技术的科研人员走上成果转化之路。其中,“五一”指研究机构、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科技平台、科技空间。近年来,西安光机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西科控股累计投资孵化企业近500家,培育了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形成了光子产业、军民融合、商业航天等领域的多个产业集群。

“一校”即西北工业大学。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西北工业大学探索出按照“转一批、扶一程、帮一把”的“三个一”理念,扎实推进“三项改革”,贯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技术和平台三条链路的模式。2020年以来,该校292项专利技术作价4.91亿元,参股成果转化企业67家,其中7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孵化企业成为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成果转化企业数量超过“十三五”时期的总和。

“一港”即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交通大学依托西部科技创新港汇聚创新资源,聚焦国家战略,对接产业需求,引入金融资本,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转化,形成了成果转化“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模式,与国家电网、华为公司、中国移动、航天六院、平高电气、特变电工等191家行业龙头企业、大院大所达成深度融合共建意向,已建成79个以企业为主体的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近3万项存量技术成果全部纳入科研院所单列管理,转让许可专利1000余件,孵化注册科技企业205家。

“一企”即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探索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化创新发展模式,构建了集行业研究、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发展、资本运作于一体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投入科技研发资金超50亿元,累计实施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600余项,成功开发出26个大类100余种高新技术产品,创造科技成果转化收益33亿元。

一批转化的科技成果正在加速嵌入产业链供应链,不断为陕西重点产业赋能升级,促进陕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陕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陕西形成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光子传感、生物光子等光子产业集群,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初步实现了氢能制、储、运、用的产业闭环,已培育聚集企业140余家……

“谋定未来,陕西将持续发挥‘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同时,我们将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创新聚集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说。


(来源:陕西日报  审核:台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