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介绍”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玉麒,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开富,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朱晓冬介绍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相关情况。
何玉麒在介绍中指出西北工业大学充分释放“三项改革”红利,探索形成了“一校”模式。作为发布会唯一受邀高校,张开富介绍了学校持续深化“三项改革”,探索形成的科技成果转化“一校”模式举措及成效。
以下为张开富副校长答记者问实录
西部网:
据了解,西北工业大学作为“三项改革”的先行探索地,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彰显,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西工大‘一校’模式”。刚刚,何厅长在发布辞中也提到了西北工业大学的“一校”模式,请具体介绍一下学校的“一校”模式及其成效。
张开富:
谢谢您的提问,也谢谢何副厅长。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持续推动“三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三项改革”的先行先试探索地,也为我们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一校”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有三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先行先试,以“三项改革”牵引科技成果转化。学校贯彻落实“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才是最大损失”的政策理念,将全部职务科技成果纳入单列管理,单独设置成果转化职称系列,探索出横向结余经费出资方式,形成了更加符合成果转化规律的工作机制、评价体系和实践路径。
二是创新理念,以“三个一”推进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通过“转一批”,量身定制转化方案,实现择优尽转;“扶一程”强化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转化;“帮一把”注重投后赋能,运用投行思维为成果转化企业“背书”,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
三是贯通“三条链路”,构建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转化体系。通过机构改革,学校首创了科技成果从知识产权形态到形成股权、发展壮大的贯通式一体化管理模式,由大学科技园管理知识产权从产生到转化的全过程。大学科技园通过打造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等,实现技术、平台、服务三条链路的贯通,助力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
在“三项改革”牵引下,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实现重塑、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改革成效逐步凸显。
一是大批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三项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将292项专利技术作价4.91亿元,作价投资金额连续三年排名全国高校前十,吸引社会资本22.38亿元,新增成果转化企业56家,其中22家企业市场估值超亿元,有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助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二是成果转化企业有力支撑了我省产业链创新发展。学校在陕先后培育了上市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市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12家,其中无人机、陶瓷基复合材料和增材制造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几乎全部为学校成果转化企业。此外,学校以“三项改革”为纽带,引进兵器工业集团、国投集团等来陕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合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三是成果转化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反哺持续增强。通过“三项改革”,营造了师生共创、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学生在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金奖17项,其中高教主赛道8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提升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所有工科学科的高水平发展;学校也因探索“三项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成为国务院开展该项工作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整理:高鑫 审核:王洲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