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单位新闻 > 正文
单位新闻

《科技日报》两会特刊报道我校成果转化相关工作

发布时间:2025-03-10 点击数:

3月6日,《科技日报》推出的《两会特刊·发展新引擎》专栏刊载了《秦创原:解锁西部科创“密码”》《周曙光代表:“三项改革”消除成果转化堵点》2篇文章,报道了我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相关工作内容。

《秦创原:解锁西部科创“密码”》

↓↓↓以下为报道详情↓↓↓

助力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秦创原进一步强化服务赋能,通过科技经纪人架起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

2024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李贺军团队的“碳纤维增强高性能湿式摩擦材料”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当年7月,该项目就在西安浐灞国际港落地。

这一成果的快速转化,离不开秦创原科技经纪人、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符新伟及其团队的努力。

“我们为李贺军团队量身定制了一套成果转化方案:开展项目申报专项辅导,助力项目更好地获得政策支持;对接专业中试基地,为技术成果的工程化验证提供保障;搭建市场供需对接桥梁,使产品与目标客户实现精准对接。”符新伟介绍。

当前,秦创原不断拓展“科技红娘”业务范围,其业务模式正在从居间服务的1.0时代逐步迈向“专业咨询+科技投资”的2.0时代。秦创原通过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评估、市场分析等全方位专业服务,助力破除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阻碍。

《周曙光代表:“三项改革”消除成果转化堵点》

我校成果转化企业科为实业创始人、校友、全国人大代表周曙光就“三项改革”相关发展接受记者采访。

↓↓↓以下为报道详情↓↓↓


“翱翔小镇真要起飞了!”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记者在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西安科为航天科技集团(以下简称“科为集团”)董事长周曙光。

周曙光口中的“翱翔小镇”是最新获批的秦创原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的核心承载空间。2024年,秦创原发布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培育建设21个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秦创原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翱翔小镇的共建者,周曙光见证了小镇的蜕变。2017年,翱翔小镇还只是一张规划蓝图,在秦创原的赋能下,如今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巨变让周曙光感受到,在秦创原的强力助推下,陕西正加速将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与产业优势,科技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转化堵点正逐步消除。“秦创原已成为驱动陕西新旧动能转换、以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引擎。”周曙光说。

周曙光对秦创原送上的政策“大礼包”印象深刻。2021年11月,在秦创原建设起步阶段,陕西省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破解成果权属难题,推出全生命周期服务陪伴企业成长,研发投入奖补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真金白银的投入与政策引导,为科技成果转化架起桥梁,极大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周曙光认为,围绕秦创原出台的“三项改革”和“股权换服务”等政策对企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尤为深远。

“以‘三项改革’为例,改革前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许多优秀科研成果难以‘走’出实验室。相关举措出台后,明晰了科研成果权属,使科研人员能从成果转化中获得实际收益,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周曙光说,“股权换服务”则为诸多由科研团队创立的科创企业提供了大管家式服务,包括政策、市场、金融等多方面的支持。

展望未来,周曙光对秦创原制度创新的深化充满期待。他建议,构建“实验室+产业化公司”的转化范式,打造贯通“科研—中试—孵化—应用”的创新闭环。以低空经济产业为例,可通过“多级联动”机制整合省市县资源,加快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向秦创原聚拢。

他提出,秦创原可以通过“两个拓展”登高攀强:横向拓展校企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研发中心突破关键技术;纵向拓展创新模式,通过“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这一创新路径,突破地域限制,链接全球资源。



(来源:科技日报  审核: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