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西北工业大学又有4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入选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目前入选‘链主’企业已达7家。”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符新伟介绍。
2019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等。2021年以来,西北工业大学积极探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3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以此牵引科技成果转化,破解“不敢转”“不想转”等难题,实现了高校科研人员从“要我转”到“我要转”的转变,持续激发人才科技创新活力和成果转化动力,推动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副研究员董素艳成立了西安流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国产高端工业仿真软件。“目前研究出10余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真软件产品,在实现自主可控的同时,关键参数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董素艳说。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攻克一批中高端智能传感器芯片加工制造难题,建成了一条覆盖常温、高温、超低温薄膜温度传感器芯片自动化生产线。“未来3—5年的目标是建成国内智能温度传感器制造中心和智能传感器测试计量中心,支撑研发、服务生产、吸引产业聚集。”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罗剑说。
据统计,自2021年3月陕西秦创原建设以来,西北工业大学已将200多项知识产权评估作价3.7亿元,新增39家成果转化参股企业,吸引社会资本超20亿元;与企业共建40余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0余家“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科技成果的转化也反哺着学校教学科研。例如,校企共建“科学家+工程师”产学研联合攻关队伍,将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共同研发、攻克了复合材料复杂构件关键技术,促进了航空宇航学科融合和发展。
为真正实现科技服务资源的垂直整合、跨界融合,提供一体化的全链条服务,对科技成果转化起到“催化剂”作用,学校依托企业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等比赛,获得多个奖项。“学校将继续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与未来产业发展,发挥科研优势,优化团队结构,更好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张开富表示。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