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单位新闻 > 正文
单位新闻

攻坚克难、勇于担当,高质量完成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任务--西工大“校企改革”回眸

发布时间:2020-12-12 点击数:

 2018年5月11日,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随后,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做好中央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下发了部属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校企改革大幕随即在全国高校拉开。

 为了稳妥推进校办企业体制改革,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23所大学作为改革试点单位,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后再全面推开。西工大首批进入改革试点单位。

 一、准备工作

 (一)动员布署。2018年9月14-15日教育部组织试点高校企业体制改革负责人员在国家行政学院进行动员布署和体制改革专业知识培训;2018年11月22日,工信部召集部属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召开专题动员会,安排布署所属企业改革工作,要求部属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和教育部要求做好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

 (二)上级指导。校企改革时间紧、任务重,涉及大量的国有资产处置,改革工作要快速推进、依法依规,改革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此,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工商总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下放权利、简化流程。

 教育部、工信部财务司先后六次安排校企改革专题会议解读政策、研讨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建立了绿色审批通道,高速推进改革工作。2018年12月14日,工信部原总经济师王新哲带队到学校调研指导,对上级政策和改革背景进行了详细解读,并要求学校严格落实工信部党组要求,充分认识到改革的目的,按时完成改革任务,实现内涵式发展。2019年7月,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亲自到校指导工作。我校改革核心工作组人员与教育部、工信部、试点高校相关人员建立了企改工作群,随时沟通,随时解决疑难问题。

 (三)成立机构。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张炜、校长汪劲松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和副校长何国强为组长的改革工作小组以及副总会计师张建新为组长的改革核心工作组。学校国资处、财务处、审计处、人事处、后勤集团等单位是工作小组成员单位。

 (四)全面摸底。根据学校“全面清查、不留死角”的安排部署,改革核心组与省工商局和各市区工商分局进行合作,同时利用国家征信、企查查、天眼查等公共信息系统对跟与学校有关的企业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详细摸底查询,根据查询结果,采取电话核实、实地走访、上报材料、线索追溯等方式,逐一核实确认。共清查企业300余家,并按时向工信部、教育部上报了摸底情况报告。

 (五)制定改革方案。制定改革方案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去”和“留”的问题以及企业未来如何健康发展的问题。根据上级的文件要求,学校坚持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尊重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工作组反复研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科学确定了改革的范围、路径、方法、策略并向教育部、工信部多次沟通汇报。改革方案先后修改了10余次,2019年1月,我校所属企业改革实施方案通过了教育部的现场审核,2019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了该方案。

 二、全面实施改革

 (一)清理关闭。我校此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试点确定的清理关闭企业共72家。在前期详细调查基础上,校企改革工作核心组确定了以工商注销和化解潜在风险为最终目标,以上级要求和政策法规为工作遵循,以企业现状、学校持有股权比例大小和其他股东配合程度为依据,将企业分为简易注销、一般注销和司法注销三大类,倒排时间计划,制定分类实施方案和工作底账,选聘具有丰富经验的财务、法律、审计和评估专业中介机构,齐头并进开展工作,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核心组随时研讨,与上级沟通,随时决策,同时严控时间节点,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部分当事人年龄偏大或人在外地,沟通困难,工作人员坚持不懈,想方设法、耐心地去核实历史资料;部分当事人已经去世,工作人员就走访知情人去核实有关情况;还有一些当事人拒不配合或股东为外资背景已经失联,工作人员只好通过司法途径去处理,分别在陕西、上海、天津等地共立案10项,申请法院强制清算注销。个别案件审结时间长达两年之久,其中经历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参与人员才能感受到。

 (二)脱钩剥离。我校此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试点确定的脱钩剥离企业38家,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参股企业,涉及股东多,利益诉求不一致,对企业未来预期不明确等原因,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据此,工作组人员反复向其他股东宣讲国家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沟通,争取从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积极向社会推介企业,寻找战略投资方,特别是针对企业具体情况,重点向大型央企、地方国资企业、金融控股企业、基金公司等上百家投资机构进行推介,争取资方介入。最后根据相关利益方和资方的反馈意见和信息,采取原始股东收购、整体打包转让等方式处置相关企业,并严格执行国资监管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挂牌出让和协议转让,确保转让过程的合法合规,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为加快企业改革进度,在有利于企业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将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优质企业集中打包协议转让给中央级企业,延续了一流大学科技创新成果与一流国有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了国有资产优化整合,推动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做强做优做大。

 (三)保留管理。此次改革确定的保留管理企业17家,其中学校投资的一级企业1家,即资产公司,资产公司投资的二级企业16家。资产公司作为学校一级平台企业,以本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为契机,2019年5月学校党委常委会通过了《资产公司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定位和作用,成立了资产公司党委,优化部门设置,完成人员聘任,制定了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完成了资产公司体制改革。

 三、改革成效

 (一)理顺了所属企业管理体系。在积极推进清理关闭、脱钩剥离的同时,加强对保留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理顺产权关系,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了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写进章程,党的组织在企业得到充分加强。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企业议事规则”等要求。

 (二)规范了所属企业运行机制。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等组织行使管理权和监督权。制定了《独资、控股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独资、控股企业财务审计监管办法》《独资、控股企业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参控股企业股权处置管理办法》等制度,修订了《派出董事、监事管理办法》《促进参控股企业健康发展的管理办法》等制度,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

 (三)科技成果转化链路更加成熟。校企改革为高校校办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日趋成熟,公司更加积极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知识产权运行、保护、激励等方面的服务并使成果转化工作高效运转起来,推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我校校企改革试点工作历时两年,召开专题会议上百次,形成数百万字的改革资料。企改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为了做通企业的思想工作,有时一家企业要经过十几轮的艰苦谈判、沟通才能达成一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企改人员的敬业精神、担当精神赢得了企业和股东的尊重,使改革工作顺利推进。一位校办企业负责人发来微信说“这一届领导有思想、有能力、有方法、有担当,大力推动高校企业股份改革,勇于承担责任,大家反映很好”;还有一位校办企业负责人发来短信说“我们非常感动,本届公司领导班子敢于担当,遗留多年的历史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我们会更加努力工作,回馈学校”。

 在学校党委的全面领导下,我校企业体制改革工作的完成质量、完成情况多次受到教育部和工信部的高度肯定。2019年5月30日、2020年9月16日学校副校长何国强分别代表学校在全国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和中央高校全面推开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会上做典型发言;2019年10月,学校副总会计师张建新同志在工信部组织的企业改革工作会上代表学校做了专题讲座;2019年12月,资产公司副总经理杨安庆同志代表学校在全国校办产业协会年会上就校企改革工作做了主题发言。两年来,资产公司接待了几十所高校企改工作人员来学校交流学习,起到试点高校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的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11月,我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完成了国家验收。

 本次我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解决了几十年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了风险,理顺了校办企业管理体系,提升了大学的治理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撰稿人:杨安庆  审稿:张建新)